1938年11月的一个阴冷夜晚,河北省保定市永宁山脚下的一片荒野中,八个身影悄无声息地接近了妃陵。突然,一声震天的巨响划破寂静,珍妃的墓穴被炸出一个深深的洞口。棺材中的女子仿佛在这一瞬间被惊醒,缓缓睁开了双眼,那双眼睛怒视着这群盗墓者,透出一种诡异的怨恨……
几十年之后,一桩关于妃陵的谜团意外被揭开。
当时盗墓的人看到棺中女子的皮肤依旧完好,衣着整齐,尤其是那双微微睁开的眼睛,在阴冷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诡异。也许是因为他们心虚,竟觉得那半睁的眼睛仿佛在死死盯着他们,令他们毛骨悚然。于是,这帮人匆忙将抢来的财物卷起,仓皇逃离现场。
不久之后,珍妃的墓被盗一事惊动了末代皇帝溥仪。溥仪一面着手完善珍妃墓的修缮,一面下令追捕盗墓贼。
数十年后,这段惊险刺激的盗墓故事被搬上了银幕,影片名为《夜盗珍妃墓》,改编自史料中的“夜盗珍妃墓”事件。该片一经播出,便在社会上掀起了轰动。而在考古界,对珍妃墓的研究也从未间断。
展开剩余74%关于那起盗墓案件,考古学家们一直心存疑虑。他们认为珍妃墓被盗掘的可能性极低。因为根据如今清西陵中珍妃墓的形制,根本看不出有任何损坏。即使当年爆炸声震天响,也不至于墓室毫发无损。即便后来溥仪下令重修,也一定会留下修葺的痕迹,而这些都未曾发现。
此外,根据史书记载,当年盗墓者看到的棺中女子皮肉尚存,五官依稀可辨,似乎依旧是位美人。然而史实却明确记载,珍妃被投入井中浸泡长达一年,尸体早已不可能保持完整,面貌更无从辨认。
还有一个关键疑点,便是盗墓的动机。
故事的背景设定在日本侵华时期,民众生活困苦,社会动荡不安。守陵的最后一支皇家守护家族瓜尔佳氏(汉名关友仁)伙同几名同伙盯上了珍妃的陵墓,坚信这位光绪宠妃随葬了许多珍贵宝物。经过商议,他们选择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,使用炸药撬开了墓穴。随后分赃完毕,各自逃散。
但其中两人因暴富后失去理智,在醉酒时泄露了秘密,不久便被捕斩首。其他同伙虽试图逃跑,却也未能远走高飞,唯独瓜尔佳氏侥幸幸存,音讯全无。
到了现代,考古学者为了揭开当年盗墓的细节,决定从唯一幸存者瓜尔佳氏的线索入手,试图从他的后代那里获取更多信息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,他们找到了瓜尔佳氏的儿子。儿子坦言,父亲确实盗取了不少珍宝,带着这些宝物四处奔波,最终活到了90岁高龄。他还透露,当年父亲盗墓的真正目的是为了筹集资金,组建抗日队伍购买武器,因此盯上了珍妃墓。
这一说法令考古专家再次陷入困惑。盗墓者显然得手不少,可珍妃下葬于民国时期,按照当时的风俗,根本不可能有厚葬的奢华待遇。
有人建议,与其猜测,不如直接挖开珍妃墓看看真相。但根据考古界的原则,除非遇重大盗掘或不可抗力的灾害,否则绝不主动挖掘皇陵,以免重蹈定陵开掘的覆辙。经过反复斟酌,专家们决定利用高科技探测设备,对珍妃墓地下结构进行无损探查。
雷达探测显示,珍妃墓完好无损,根本没有被盗掘的痕迹。
那么,1938年真正被盗的是谁的墓?那些随葬品又究竟属于何人?
专家们重新翻阅当年档案。卷宗中记载,瓜尔佳氏一行人在第一次挖掘时遭遇一块厚重石板,无法撬动。第二天带来工具仍未成功,第三天才用上炸药。妃陵大多为砖室墓,结构并不复杂,按理不需要使用炸药。
为了进一步查明真相,专家们聚集于资料室,翻查光绪年间的档案。惊人发现,妃陵中原本有两座几乎一模一样的墓穴,一座是珍妃的姐姐瑾妃,另一座是珍妃本人。姐妹二人生前共同侍奉同一皇帝,死后也葬于相邻之地。
然而珍妃早逝,未能得到厚葬;瑾妃去世时身份尊贵,获得二次加固和修建,墓室加盖了厚重石板。瑾妃墓比珍妃墓显得更为宏伟,盗墓者自然误以为这才是光绪最宠爱的妃子。
所有线索最终指向了瑾妃墓。专家们再次用雷达探测瑾妃墓,果然发现了盗洞的存在。
谜底终于揭晓。
发布于:天津市阳美网配资-股票免费配资-实力配资平台-炒股配资在线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